GO
培養孩子國際觀

 

所謂的國際觀,不只是英文很好,或是看很多國際新聞。而是要感受世界,並積極的思考:我們能夠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?」國際觀會是孩子未來的重要能力。

 

在「地球村公民—國際觀問卷調查」中,發現高中生及大學生關心國際事務的動機非常狹隘。30.9%認為是生活常識,20.3%認為有助日後發展所需,有15.9%認為是考試需要。

 

 

引發興趣

首先你必須引發孩子對議題的興趣,你可以用任何方式引發他的興趣,例如:遊戲、網路上有趣的影片、互動遊戲等。

 

・「世界和平真的是一個口號,非常脆弱,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,加深了這樣的脆弱。我們就像走在鋼索上的一群人,隨時隨地都會墜落在地上,只要一個小事件發生,彼此的信賴就瞬間瓦解。」

 

試圖理解不同的立場

引起興趣、產生感覺後,第二步是讓他們試圖理解不同的立場。可以透過閱讀各種文本,不同角度、不同立場的報導或是書籍,讓孩子瞭解,金髮碧眼的外國人與來自東南亞的朋友,同樣是國際的一份子;國際新聞也不應只有來自美國的CNN或英國BBC,而是要同時打開阿拉伯國家的電視台半島電視台,理解不同世界的聲音。

 

討論國際事件

談到國際觀的第一步,是要認識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。但是台灣一般媒體較少關注國際新聞,有時一般師長也可能不敢自己教。不過,如何看待事件沒有標準答案,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,激發他們的興趣,養成關心外在世界與思考的習慣。

其實,只要撥時間讀一下當天的國際新聞,也請同學留意新聞來源,討論彼此的想法,以及是否可信,就很有幫助了。

當然,也可以邀請外部專家,例如國際關係學者、外商或是外籍人士到學校演講,很多大學或是外交機構都會樂意協助。

 

鼓勵學生擔任義工

無論擔任什麼樣的義工,都可以幫助學生接觸與了解不同的人事物,甚至激發他們的興趣,也更能包容萬象。辛頓建議,當孩子要去當義工時,師長可以先教他們了解所要服務的社群,有哪些特點。

 

參加跨文化活動或慶典

即使不出國,也可以透過不同文化的慶典活動認識其他的國家與生活,接觸這些國家的人。例如,在台灣,聖誕節時就有從歐洲來的聖誕城與各種攤位,平時也有來自各國的新住民、為移工所舉行的宗教慶典。甚至,百貨公司舉辦的其他國家美食節,也是拓展國際觀與體驗的好機會。

 

學習不同文化的人對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

能夠與外國人相處、合作的關鍵,就是要了解與接受不同文化下,人們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。即使課堂上很難有時間進行太多討論,也可以運用台灣愈來愈頻繁的國際交換生、或是學生的社團、周會與綜合時間的演講活動,讓孩子有機會認識不同的觀點。

 

學習解決衝突

辛頓整理指出,懂得如何解決衝突,跟適應力能力、包容多元現象、跨文化溝通、以及對移民的態度息息相關。老師讓孩子多進行團體合作,就能讓孩子自然地接觸到衝突與練習解決。

  • 如何就讀外僑學校
        大都會移民   您的移民代辦首選 .....